文学院学生
赴沧州市第十三中学
观摩“仁勤杯”语文优质课大赛
为强化职业生涯教育实践环节,通过一线教师的示范作用深化师范生职业认同与使命感,帮助师范生明确职业能力发展方向,为职业规划提供现实模板,近日,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高雪莲、辅导员江许林带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前往沧州市第十三中学,观摩“仁勤杯”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大赛。

此次比赛采取“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四位参赛教师围绕《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教学设计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感悟阿长的性格与鲁迅的情感,为评课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课堂。






观摩过程中,文学院学生认真记录授课细节,从教学环节设计、课堂提问技巧到多媒体资源运用,全方位研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观摩活动间隙,同学们围绕教学流程安排、师生互动模式等展开讨论,对一线课堂有了更为清晰直观的感受。


职业认知与思考
有幸观摩十三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四位老师以深厚的教学功底、新颖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呈现了四节风格迥异却同样精彩的语文课堂。他们的教学既精准把握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又创新践行了新课标理念,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积极创新,用智慧与热情点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张影
此次来到沧州市第十三中学观摩《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堂中情感浸润与文本细读的巧妙平衡。教师以“抑扬交织”的叙事分析引导学生触摸人物温度,又以“买书”细节激活学生课堂参与。这种“由文入情、由情悟理”的教学逻辑,为我勾勒出理想课堂的雏形。当看到初中生们主动回答问题时,我意识到文学教育的终极意义在于激发共情能力。见习中几位教师躬身侧耳倾听学生发言的姿态,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永恒的标杆。
——牛宇哲
能有幸来到沧州市第十三中学现场观摩教学比赛,我倍感珍惜。比赛中,教师们精湛的教学技能与严谨的职业态度令我印象深刻。通过观摩他们的课堂教学,我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比赛中的竞技氛围更激发了我的专业进取心,促使我对照反思,针对性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为未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人民教师积蓄力量。
——朱思同
几位老师的课堂让我对职业生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与规划。一线教学,绝非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深入课文文本与学生内心的一场灵魂共振。在未来的从教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将知识更好更自然地传授给学生。教育的本质在于启发和引导,我也将带着这份信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解未鹏
此次教学比赛观摩活动以职涯领航为目标,通过高校与中学协同育人,为师范生搭建了近距离接触教育前沿的桥梁,既拓展了师范生的教学视野,也为其教学技能提升提供了鲜活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