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哺润狮城,文化点亮心灯;
品味运河文化,留住运河记忆。
一起追忆沧州码头曾经的繁华与兴盛,
一起找寻运河渡口昔日的过客与烟火。

沧州电视台专题电视访谈节目《运河印记》第二十期,由我校艾洪涛老师提纲主讲嘉宾,为电视观众历数沧州的漕运历史,考证大运河的前世今生,讲说码头渡口故事,吟赏历代文人佳作,为大运河文化注入了深邃的沧州内涵。
艾洪涛是我校教育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兼任沧州国学院副院长,参与了国家大型古籍整理开发项目《四库全书丛编》的策划与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积极参与公益文化传播活动,“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讲座”广受好评,为扩大沧州师院的社会影响力做出了贡献。
教学之余,他喜欢探寻沧州本地的地域文化,尤其是在大运河文化、沧州武术文化及民俗文化方面多有涉猎和积累,已发表相关文章多篇。本期节目中,在讲述漕运、码头和渡口时,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展现了一定的学术水平。
渡口不仅为生活增添了乐趣,作为城与河、人与水的联系纽带,更成为文人墨客流连之地。大运河脉脉千年,南来北往的无数文人骚客、士宦名流,或啸倚船头帆侧、或漫步市井码头,情动于斯,兴起于此,为运河沿岸的沧州风土、风物留下了隽美的诗篇,丰厚着沧州的文化底蕴、锻造了沧州的文化厚重。
“危楼新建枕芦洲,过客登临即胜游。倚醉北瞻天柱近,凭高东望海门悠。鲸波晚带霞千道,鹤梦秋衔月一钩。谩道岳阳多壮丽,古今同乐亦同忧。”清代冯惠的《登沧州南川楼》,不仅直接将南川楼与天下闻名的岳阳楼同框,更是对沧州人古朴尚义精神的热情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