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深刻把握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战略目标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4-20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前,党领导人民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中,总书记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入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为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深沉坚定的文化自信,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全面部署。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并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特别是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后,全党全社会文化自信极大增强,更加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自觉地支持和推动文化建设。

现在,国内国际形势日新月异、复杂多变,文化强国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挑战,需要作出进一步系统谋划和部署。在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深刻分析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那就是“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每个方面都有一个“变”字,充分说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是识变应变求变、主动担当作为的战略之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视野之下,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已超越了文化本身,而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这“三个事关”,把文化强国建设放到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主脉中去审视、去考量,指明了文化对于国家进步、民族发展、国际竞争的至关重要性,也赋予文化强国建设更重要的职责使命。

在阐明文化强国建设重大意义后,习近平总书记进而对文化强国建设提出总体要求。“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2035年并不遥远,要有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文化强国具有鲜明的文化主体性、时代创造性,是自觉坚持“两个结合”的产物,是自觉用信息技术等先进生产力武装赋能、创新提升的结果。“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明确了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要求,也意味着文化强国之“强”,就强在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上,理论武装、新闻舆论、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文艺、对外宣传等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四力”来谋划和推进。

正是在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5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重点突出、直击要害,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进一步明确遵循、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