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我校与沧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会就创建沧州大运河文化数据库达成战略合作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5-15 [来源]: [浏览次数]:

5月15日,我校和沧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会就创建沧州大运河文化数据库事宜经研讨后达成一致。副校长范小振,沧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宝锁交换合同,双方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关于创建沧州大运河文化数据库的实施方案》有关内容,双方将共同开展高质量数据采集工作,并完成有关学术理论著作。我校将对项目数据库软件进行设计,用于数据信息录入。

范小振表示,在国家和省大运河遗产保护开发战略的指导下,沧州作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综合大运河资源,深化大运河文化带研究的基础性工程,利用大数据优势,创建一个服务本地大运河文化带研究的综合数据库,为境内运河沿线县市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数据和智力支撑,成为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我校可依托本校专家、教授的专业知识,从表演艺术、文学艺术、生命科学、民间文献、旅游文化等众多方面入手,对数据库建设作出诸多贡献。

“沧州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数据库,可展现沧州独有的大运河文化特色,提升在整个沿运河城市中的文化地位和影响,更好地为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文化旅游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刘宝锁说。

据悉,本次大运河文化数据库建设信息源覆盖范围广、数据库内容分类多。双方对数据采集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将以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数字平台和图书馆等为助力,以沧州全境253公里运河两岸2000米之内的200多个村庄、城镇以及相关河流、支流为核心数据来源,并辐射沧州大运河两岸2000米范围以外、沧州区域的国内外知名文化现象,数据库将涵盖至学术成果类、历史文献类、自然环境类、人文环境类、遗址遗存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文学艺术类、名人名门类、沿河经济类、旅游资源类、其它类等11项大类。

部分专家、技术组成员出席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