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60的傅斌,是我校安全保卫处一名治安大队队员,守好一校门,护好一校人,是傅斌的日常工作。可是在战疫过程中,这份看似普通单调的工作,有了不一样的分量和意义。在我校疫情防控过程中,傅斌主动请战,日夜坚守在校园防护一线,在完成护校任务之余,他以沧州师范学院安保处工作人员的名义向沧州市红十字会捐款5000元,用以支持抗疫工作,质朴的行动正如他质朴的话语一样——“我就是个普通人,但在疫情面前,我想为学校做点事,也想为国家做点事。”

安全保卫处在我校疫情防控工作中属于最前线,校门值守人员成了校园防范的“第一关”,为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校安全保卫处制定了严格的门禁制度和值班制度,每天由处长、队长带领消防大队和治安大队各一名工作人员坚持24小时巡查值班。在筹备疫情防控工作组的起初,傅斌并未安排在一线,主要是考虑到他年纪较大,家里又有高龄老人需要照顾。可是傅斌得知情况后,跟单勇处长“急了眼”,他说:“我虽不是党员,可是在咱们安全保卫处个个都‘冲锋陷阵’的关键时刻,我傅斌一个堂堂七尺男子汉怎么能掉链子!”就这样,傅斌加入了第一批安保巡逻队伍中,用自己的辛勤和担当与安保处人员一起为师生筑起了“隔离墙”。
虽然是寒假,可是疫情防疫工作却并不轻松。防控期间,在门禁管控中,他们一方面要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逢车必查、逢人必测,另一方面又要对校内各部门值班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的入校进行严格的身份查验、信息登记、体温监测和防护措施检查。在校内安保中,白天他们要对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宿舍公寓进行多次巡逻,夜间还要对所有的水、电、暖、门窗等重点设施部位进行检查。张挂警示宣传条幅、加强校园周边防控治理等都属工作内容。24小时下来,年轻的小伙子们都觉得有点“吃劲”,可是傅斌却一直是斗志满满的状态。正如单勇处长所说“工作中能冲能干,生活中正义十足”。一次巡查中,傅斌发现校园门北面有一处破损的围栏,他二话没说进行了现场维修,工作这么多年,随身携带便捷的维修工具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
“工资是国家给我的,国家有困难了,
就应该拿出来还给国家”
傅斌对自己的评价是“性子又直又倔,不是个老好人”。可是在日常工作中,他也一直是个热心人。值班期间,遇到同学们需要出车出力的事情,他总会帮忙,光是凌晨送急症学生去医院的事情他都记不清有多少起了,因此,被相识的同学亲切地喊为“傅师傅”。
2月6日,时刻关注疫情情况的傅斌,在看到全国各地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新闻报道后,感觉有点“坐不住了”,必须得“做点实事”,没有分毫犹豫,他瞬间就麻利地在手机上完成了5000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专项捐款。5000元,对一个没有职称和职务的普通安保人员,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是傅斌却说:“工资是国家给我的,现国家有困难了,就应该拿出来还给国家。”在傅斌看来,无论是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爱国都应该是本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生在盛世、长在盛世,热爱祖国、努力工作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这次主动捐款5000元,绝对算不上什么英雄壮举,只是一个普通公民想做的一点点为国家分忧的分内之事。越是在困难面前,我们就越要看到勇气、看到成绩、看到光明。今天我帮助你,明天你可能就会帮助我,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捐完款,我心里踏实!”直爽的他,习惯于把这颗纯粹的爱国心表达在简单的言语中、践行在直接的行动中。
1991年傅斌来校工作,他的母亲是我校中文系退休老教授,可以说傅斌生在师院、长在师院,因此对学校有格外深厚的感情。“我的一生都和学校紧密相连,在我成长过程中,很多长辈、老师都给予我帮助和包容,因此我十分感激。虽然我没有高学历,也没有什么大贡献,可是每次巡逻校园过程中,看着学校今天这里的花儿开的正好,明天这里的果儿结的正密,看到师生脸上满足幸福的微笑,我就坚信我们学校一定能越来越好。”
面对疫情,傅斌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十分坚信,只要我们中国人肯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在全国上下开足马力,全力抗击的情况下,疫情很快就会过去。”谈到疫情结束后最想干的事情,傅斌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是开着巡逻车,好好地把校园各处转一转。等以后退休了,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可是在我一直都是师院人,我一直会在心里守护它。”
为全国各地像傅斌一样坚守在防疫堡垒中的“守夜人”点赞,也为向傅斌一样心系祖国、捐资捐物的凡人善举致敬。疫情终会过去,待到春暖花开,我们相约“傅师傅”的巡逻车,一起游遍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