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4月16日,庄严的国歌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响起,这是沧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在参观完纪念馆后自发唱响的爱国之声,也是沧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师生的爱国情、鸿鹄志,2019年4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我校马克思主义小组成员、全校18个学院的师生代表共99人前往圆明园遗址公园、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卢沟桥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在圆明园内,师生们追寻历史足迹,触摸文明遗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师生们重温抗战历史,聆听英雄事迹;在卢沟桥畔,师生们感怀和平来之不易,畅谈民族复兴之路。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的详细讲解、现场史料的展示和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模拟体验,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成员们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我此行生心底感受到的强烈震撼。在国家危机存亡时刻,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奉献撑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热爱历尽劫难的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历史学院学生李子健参观之后激动地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玲表示:“开展课堂理论教学和历史事迹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不仅推动了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也让近距离地了解到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实现了‘行中学,学中行’。这样的思政课老师爱上,学生爱听,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大家一致反映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据悉,我校马克思主义小组于2017年9月19日成立,旨在推进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习与实践,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目前,我校马克思主义小组已覆盖校党委、各学院和各部门,成员包括各党总支(支部)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各学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等,先后开展了红色经典诵读、十九大知识问答、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精神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参观、基层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已成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的重要抓手和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特色品牌。